第六天魔王

魔王波旬,有多种译名,如波俾掾、波椽、波鞞、陂旬、波俾、播裨、波卑夜、波卑面、波旬逾、波䀏等[4]。其名称源自梵文pāpīyas(पापीयस्)或pāpman,及巴利文pāpiya或pāpimant,意为“恶者”或“杀者”[5][6]。此外,波旬亦称为摩罗(梵文:māra),意为“障碍”或“破坏”。因此,其全称为魔波旬(梵文:māra -pāpman)。《雜阿含經》中也曾稱波旬為夜叉[7]。

欲界天包括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和他化自在天。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其天人被称为天魔,魔王波旬是其首领。在第六天中,天人无需自行创造享乐,而是通过化现他人的乐事获得自在,因此被称为“他化自在天”。波旬的职责之一便是引诱世人沉溺于欲乐之中,以维持天界的享乐状态[1][2]。

波旬常以诱惑和胁迫的方式,阻碍修行者的道业[1][2][3]。當他看到悉達多·乔达摩即將成佛,预见佛法的出现将消除欲乐,威胁其自身的享乐时,便全力阻挠悉达多的修行。

在佛經故事中,釋迦牟尼佛修行過程中曾多次拒絕波旬的誘惑,而波旬宣傳日後將千方百計阻撓佛教徒的修行,使他們沉溺欲樂[1][2][3]。波旬有時化身為佛菩薩、僧人、居士模樣歪曲佛法[1][2],甚至更常與其魔眾皆化身為美丽的女性引诱修行者[1][2]。

例如,佛陀训诫波旬所派魔女:“外表虽美,心却不端,犹如装满污秽的华丽琉璃瓶。”魔女闻言自省,匍匐退去。这些故事显示了波旬作为修行路上的障碍之深,但也揭示了克服诱惑的重要意义。

尽管波旬以破坏修行闻名,佛教经典也描绘了其从阻挠佛法到愿护持正法的转变。例如,《大方等大集经》中提到,波旬曾向佛陀发愿保护佛法,并承诺不再造作魔业:

“魔波旬复作是言:‘世尊!若有人能受持是经,我于其人终不造作魔业魔事。’”

波旬还表示愿意化身听闻正法,并护持佛弟子:

“魔波旬白佛言:‘世尊!若佛弟子有能讀誦如是神咒,其身清凈,我當擁護不作魔業。我以海慧神通力故舍於魔業。隨有國土城邑村落說是法處,我當化身親往聽受。’

佛言:‘善哉,善哉!波旬!汝若能得如是心者,則壞魔業,亦當獲得如是等法。’”

佛经中还记载,波旬闻佛陀说法后,心生欢喜,发愿护持佛法,并明确表示不会再施行魔业:

“魔王波旬於系得脫,心生歡喜,即作是言:‘如我今聞不可說法而得解脫。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法者,亦當如我於顛倒中而得解脫,一切眾魔不得其便。’”

從經中,可以得知波旬也曾聞法歡喜,而且發願擁護不作魔業。

“以上非真實法,是魔所說法”

《大集经》吸收了多民族的鬼神信仰,赋予佛教独特的鬼神观念。虽然佛教承认鬼神的存在,但将其视为受业力约束的众生,而非能左右国运与人生的超然力量。然而,《大集经》改变了这一传统观念,将鬼神分为善恶两类:以波旬为首的恶鬼专门破坏三宝(佛、法、僧);而善神则护佑佛徒,令恶鬼无法为害。鬼神对众生的态度因众生对佛法的信仰而转变。由此,佛教宣扬信仰正法乃唯一出路,使鬼神对佛法形成护持关系。

汉字笔画查询 Dynamic Theme(Win10动态主题软件) V1.6.39.0 中文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