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带电?为何不电人?若物理老师不说,所有初中生都不会解释!

下面我们就来科普一下地表带电问题——

地球表面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表层或者其他物体的摩擦,会使得原子最外层电子脱离原子,因此这些电子就聚集于地球表面,从而地表带负电,将带正电的粒子留在空气中,使得天空上方带正电,正电荷大约分布在距离地球表面五万米处。正是积雨层常在高度。

雷电常常发生在积雨层,因为积雨层中的空气所含水蒸气比干燥空气多,由于电荷极易吸附于水滴表面,所以积雨层中聚集了大量正电荷。可以在此处与地表大量负电荷之间形成高达三十万伏的高压,从而可以击穿空气形成闪电!

闪电行走的路径很符合物理常规,它们往往沿着最易走的通道行进,而天空中的此类通道往往是不规则的,因此形成的闪电也是不规则的,如果闪电碰巧碰到了大树,则正电荷进入大树接着进入地表,与负电荷发生中和。闪电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物理特点,它最喜欢尖端,碰到尖端就会钻进去,大树恰好就是尖端,如果有人在空旷地上打着带尖的伞,也是一个尖端,如果一个人站在旷野里,也会形成一个尖端,当闪电发生时,如果碰巧在这些尖端附近,就极有可能沿着这些尖端行走进入地下,闪电的电流非常大,因此凡是闪电经过的地方会直接燃烧形成炭和光。所以,我们常常说的,不要在雷电天气躲在大树下,也不要打伞,也尽可能不要在旷野中跑,这些都是有物理原因的。(更严谨的说,静电荷喜欢尖端,喜欢物体的表面,静电荷往往分布在物体的表面,特别是尖端,尖端分布电荷最密集。)

既然如此,我们可以人为的造一个尖端,从而把闪电引入大地,这个尖端就是“避雷针”,避雷针往往在房屋的高处,其尖端的曲率半径极小,分布在其上的负电荷产生的电场很大,易使周围的空气电离形成一条可以导电的通道,由于避雷针是金属造的,是电的良导体,当电荷通过避雷针尖端时,极易沿着金属线流入大地。这一个电流通道可以使云层和建筑物间的正负电荷中和,使云层中放出的电荷完全通过避雷针流入大地而不会损坏建筑物等。

综上所述,地球表面带电,而且带的是负电,当云层中的正电荷流入大地时,二者就会发生中和!由于此类知识课本上没有,初中生朋友们是不可能通过课本就懂得这些知识的。了解了更好,不了解也不会影响后面的学习。

中学生朋友们,物理有趣且有用,为了美好的未来,加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硬件知识一体机独立显卡在哪里(一体机的显卡在哪里) 世界足坛归化球员的规则演变、理性认知及中国策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