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
“锔活”也分粗细,“细活”指的就是‘锔活秀’,据说,锔匠这行当与清朝八旗子弟有关,当年京城里的八旗子弟喜欢赏花弄鸟、玩瓷藏玉,一旦家藏的珍贵紫砂壶失手碰裂,便找人设法修补,修补的人独具匠心,利用裂纹的走向,用金、银、铜锔钉锔出一枝梅或几朵桃花,稍经打磨,修补后的紫砂壶便身价倍增。到了民国,锔匠行当应运而生,逐渐走向民间,很快登峰造极。不少玩家有意将新紫砂壶装满黄豆,再注入清水,利用黄豆遇水膨胀的力量将壶壁撑裂,再请锔匠用银锔锔成花纹,甚至连壶盖、壶嘴、壶柄都加以纹饰包嵌,将锔嵌上升为一种手工艺术。
“锯盆子锯碗锯大缸,锯的大缸不漏汤”
“金刚钻”
锔碗过程
锔碗匠把您的破碗拿在手里,首先要进行“还原”,就是把破碗对合起来,看看有没有缺失的地方和隐性的裂缝。首先锔碗匠要用一根细线绳,把拼对好的破损瓷器捆绑起来,使其复原成原来的样子,并把需要打眼、锔钉的地方露出来,以便作业。捆绑好破损瓷器以后,锔碗匠就会把围裙铺在两腿上,用双腿夹住捆绑好的瓷器,开始干活。
打孔时,锔碗匠左手大拇指和食指间握住钻帽,中指和无名指夹住钻具,把钻尾放进钻帽中,并给钻头蘸上点唾液作为润滑剂。右手拿住钻弓,并将钻弓的弓弦在钻具上绕一圈,然后将弓弦拉紧 。这时就要用钻头找准钻眼的位置,用右手拉动钻弓,使钻具来回转动,开始打眼。刚开始的时候钻弓拉动的要轻、要慢,待钻头在瓷器上钻出一个小坑后,就可以大幅度拉动钻弓,并加大左手钻帽的压力,快速钻进。每当这时,锔碗匠左右手的配合动作,就像一个大提琴手在演奏,手中的钻具也发出“嘶、嘶……嗡、嗡……”的响声,就像在演奏一首优美的乐曲。由于“金刚钻”的硬度远高于瓷器的硬度,所以在钻孔的时候,绝不会发出刺耳的噪音,而一种低沉的摩擦声。
锔碗匠在瓷器上钻孔时,要根据瓷器的薄厚程度来确定钻孔的深度。其深度既要能使锔钉牢牢地固定在钻孔里,又不能把瓷器胎体打穿,这就要锔碗匠的技术了。其实锔碗匠的技术,都在打眼的环节上显示出来:技术高的锔碗匠,打出来的锔眼,能把锔钉牢牢地固定在瓷器上,把破损的瓷器牢固地锔合起来,不会因为使用时间长了锔钉脱落,并且保证锔好的瓷器滴水不漏。有的技术欠佳的锔碗匠,锔好的瓷碗虽然基本恢复了原样,可是一装水就会发生滴漏。没办法,只有在裂缝处和锔钉两侧用熟石灰或白膏泥堵漏。虽然用涂抹熟石灰来堵漏是允许的,但是毕竟表明了技术水平的高低。
打完孔,就要钉锔钉了。锔钉是一种形似现在的订书钉的两脚金属钉,只是钉脚很短。锔钉都是用铁丝或铜丝打制而成,从上面看,锔子成柳叶形,锔脚是圆柱形。根据修补的器皿的大小和价值,锔钉也有不同的质地和大小。比如锔陶器和瓦器,用的就是铁锔钉,体型也比较大;锔瓷器时,一般都是用铜锔钉,个头也比较小。要是锔小酒盅、小酒壶等高级瓷器和玻璃器皿,使用的锔钉就只有两三毫米大,而且是近乎银白色,不过这就需要付出较高的价钱了。
锔碗匠修好破损器皿后,总要向院里喊一声:“您给点水!”您把水拿出来后,锔碗匠会把水当着您的面倒进修好的器皿中。然后一面收拾工具,一面和您闲扯。几分钟过后,锔碗匠会把修好的器皿端起来交给您。其实向您要水,就是告诉您完工了,让您当面验收。当您看到破损的器皿被修的滴水不漏时,您还能不赶快把修理费给他吗!
锔碗匠走了,锔碗匠的行业也走进了历史。可是锔碗匠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迹,却是我们民族的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和精湛的手艺,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
传统工艺志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有许多璀璨的工艺。流传到现在的技艺越来越少,美好的东西不应该消失在这个机械流水线的现代社会里。
传统工艺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我会为大家提供美好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工艺品种和技艺信息,愿喜欢传统工艺的朋友们一起来交流。 【公众号:传统工艺】
本内容来自多方面收集,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我联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