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
关键词:
雍亲王府
亲王
和硕
于敏中
和珅
《全唐诗》
内府
石渠宝笈
石渠
《西清古鉴》
西清
《四库全书》
文字狱
六莅五台
奠孔林
木兰秋狝
避暑山庄
十全武功
禅位
太上皇
养心殿
庙号
雍亲王府
雍亲王为清世宗雍正帝胤禛即位前的封号。雍亲王府即胤禛封爵后康熙帝所赐府邸,位于北京内城东北隅。胤禛即位后将此府改作行宫,称“雍和宫”。乾隆初年改建作喇嘛庙,至今仍是北京城中最大的喇嘛庙。
亲王
爵位名。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宋明各代一般因袭不改。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主要用以封皇子,蒙古贵族亦有封亲王者。
和硕
满语,意为“角、棱角、四面八方之角落”。清代亲王、贝勒爵位封号前冠以“和硕”二字有统辖一方之意。“和硕公主”是清代妃嫔所生之女,“和硕格格”是亲王嫡出之女。
于敏中
于敏中(1714-1780年),字叔子,号耐圃,江苏金坛人。乾隆朝状元。曾历任内阁学士,兵部、刑部、户部侍郎,军机大臣等职,颇受乾隆皇帝的信任,又授文华殿大学士衔,任上书房总师傅,《四库全书》馆总裁。于敏中聪颖过人,乾隆御制诗多有由他聆听后笔录定稿。因久参机要,与外官相勾结,收受贿赂甚多。后因病卒。著有《国朝宫史》、《素余堂集》。
和珅
和珅(1750--1799年),姓钮祜禄,字致斋,满洲正红旗人。由于精明敏捷,颇得乾隆帝赏识,官职累迁,由御前三等侍卫而至户部侍郎,再至户部、兵部、吏部尚书,理藩院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四库馆正总裁等,在军机大臣任上二十余年。乾隆帝晚年倚为心腹。他专擅弄权,贪污极巨。乾隆帝死后,嘉庆皇帝即以二十大罪赐其死,抄家所获巨资充公。其时竟有“和坤跌倒,嘉庆吃饱”之民谣。
《全唐诗》
清康熙年间,彭定求等人奉敕编纂唐代诗歌总集,共收二千三百多位诗人作品,有帝王后妃至民间之作共四万八千余首诗,计九百卷。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石渠宝笈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
石渠
西汉高祖四年(前200年),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今西安市未央区柯家寨村西)建造国家藏书机构,以收藏入关所得秦之律令、图籍。其下砌石为渠以导水,因称“石渠阁”。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诏太子太傅萧望之,诸儒韦玄成、施雠、梁丘临、戴圣、刘向等,于阁内讲五经异同,增立博士。至成帝时藏秘书于此。此后,“石渠”便成为皇家收藏图书典籍之所的专称。
《西清古鉴》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大臣梁诗正等人奉敕据皇室收藏的铜器撰集而成,共四十卷,另附钱录十六卷。编纂仿宋代《博古图》遗式。卷首列有参与编书的诸臣名单,分监理、编纂、摹篆、绘图、武英殿缮书、校刊、监造几项。共录彝器1436件、镜93件。绘出器物图形,有文字拓本或摹本。记器物尺寸,并有简略的考证说明。此书在鉴定和考释上失误不少,摹写文字也有失真。
在《西清古鉴》卷十三第12页有“班簋”图象和铭文拓片。
西清
“西清”为清代宫内南书房的别称。
《四库全书》
我国古代最大的丛书,清代乾隆皇帝敕辑。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诏开“四库全书馆”,裒辑《永乐大典》之散篇,并收罗天下之遗书,参其事者4400余人,历时10年完成。《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3400余种,79300卷,凡6114函,36381册,约9亿9千7百万字。内容涉及广泛,对整理保存古代文献起了极大作用。《四库全书》以丝绢作书皮,其中经部书用褐色绢,史部书用红色绢,子部书用黄色绢,集部书用灰色绢,分别贮于楠木书匣中,再放置在书架上,十分考究。《四库全书》前后共抄录七部,其中以文渊、文源、文津三阁藏本最为精致,疏漏较少;文宗、文汇、文源各本已亡失。现存四部中,文渊阁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津阁本现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现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散佚后补抄复原现藏浙江省图书馆。
文字狱
因著书立说,吟诗为文所遭致的刑狱。清统治者往往把诗文中的个别词句牵强地指斥为意在反清,因而对作者横加迫害甚至斩首。清代以乾隆朝文字狱为炽。
六莅五台
即乾隆6次西巡五台山礼佛,时间分别是:乾隆十一年、十五年、二十六年、四十六年、五十一年、五十七年。
奠孔林
乾隆帝专程到曲阜孔庙祭孔,时间分别为乾隆十三年、二十一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五十五年。另在二十二年、二十七年、四十九年南巡时也曾路过曲阜祭孔。
木兰秋狝
木兰为满语,意为哨鹿。清代皇帝每年秋季在内蒙古卓索图、昭乌达二盟之牧地举行大规模的围猎活动,围猎区内设置行宫,以满洲八旗兵为营卫,凡内外蒙古扎萨克均率左右分班扈从。此种活动称木兰秋狝。
避暑山庄
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十年正式命名为避暑山庄。乾隆朝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康熙皇帝玄烨和乾隆皇帝弘历,每年夏、秋季至此居住,处理政务等,使之成为都城北京以外的又一个政治活动中心。
十全武功
即乾隆年间十次重大的军事行动,乾隆皇帝自称为“十全武功”,并由此自号“十全老人”。这十次军事行动是:乾隆十二年至十四年大金川之役,二十年平定准噶尔达瓦齐之役,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平定阿睦尔撒纳之役,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三十年至三十四年征缅之役,三十六年至四十一年大小金川之役,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安南之役,五十五年、五十六年至五十七年两次抗击廓尔喀(即今尼泊尔)。
禅位
即帝王生前把王位传与后继者,区别于前任帝王死后再传后继者的自然继承。
太上皇
全称太上皇帝,即皇帝之上的皇帝,一般由在位皇帝的父亲充任,是皇权与父权相妥协的产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做太上皇的人先做皇帝,然后将帝位让给儿子(当然也有例外)。此种让位,古代称为“内禅”,以示与因将帝位让于异姓(实际上是被武力篡夺)从而导致改朝换代的“禅让”不同。“太上皇”一词最早出现于秦代。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自号始皇帝,追封其父秦庄襄王异人为太上皇,实际上异人并未当过皇帝。第一个真正的太上皇是后凉太祖吕光,公元399年12月,吕光病重,于是将帝位让给儿子吕绍而自称太上皇。历史上最后一个太上皇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他在位60年后,于1796年自愿传位于嘉庆皇帝。
养心殿
庙号
新嗣皇帝为已逝皇帝所上牌位之号称庙号,一般开国之帝称“祖”,后世有德之帝称“宗”。